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日前正式推出一项总额达数十亿欧元的企业减税计划,旨在通过税收手段激励企业投资、增强国际竞争力,并提振疲软的国内经济。这项税收改革方案不仅覆盖短期投资激励,还包括中长期结构性减税安排,显示出政府在当前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转向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姿态。
根据内阁通过的草案内容,企业在2024年至2026年间对可动产资产(如机器和生产设备)的投资可享受最高达30%的税前扣除额度。这一举措被视为对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一项重大利好,尤其是对受能源价格和通胀波动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而言,具有显著的缓解效应。
与此同步,政府还计划优化企业电动车辆的折旧规定,提高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投资积极性。该举措也符合德国在欧盟“绿色协议”框架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向。
更具长期战略意义的是,从2028年起,德国企业所得税将逐步下调,计划至2032年将企业整体税负从目前的近30%降低至约25%。此举旨在应对国际税负竞争压力,吸引国内外企业将更多业务与利润留在德国本土。
除传统减税手段外,政府还宣布将扩大对企业研发活动的税收抵扣范围,同时降低对未分配利润的税率,以鼓励企业将更多资金用于再投资和创新。这一系列措施构成了执政联盟“减负促创新”战略的核心。
分析人士认为,此轮减税措施释放出政府明确的信号,即在当前经济增长趋缓、制造业出口承压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将转向支持性与结构性并举。德国商业银行一位高级经济师指出:“减税方案在提振投资信心、稳定企业预期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税负降低至25%的中期目标将有助于德国保持与法国、荷兰等邻国在企业税收竞争中的均势。”
德国政府此次减税计划的落地,也被视为其应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贸易壁垒上升与国内结构性转型压力的一项重要财政工具。面对人口老龄化、能源结构调整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政府希望通过释放企业活力,为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随着相关法律草案进入议会审议程序,市场将密切关注政策细节的最终落地进程以及其在实际执行中的财政影响和经济拉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