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越来越多城市接连发出警告,称联邦社会补助制度 Bürgergeld(公民金)正遭遇系统性滥用。随着联邦劳动部长贝尔贝尔·巴斯(Bärbel Bas)公开指出存在“黑手党式结构”后,各地就业中心纷纷曝出类似问题。如今,柏林也确认受到有组织的社会欺诈影响,引发舆论关注。
据《柏林日报》报道,许多欺诈案例表面上看只是普通的文件提交,比如一份雇佣合同或租房证明,实则背后是精心设计的诈骗体系。专业团伙通过伪造信息、虚构雇主和虚假租赁关系,诱导来自欧盟其他国家的移民注册领取公民金,从中牟利。这类结构复杂、分工明确的犯罪网络,不仅骗取德国社会福利,还让许多参与者自身沦为受害者。
柏林就业中心发言人延斯·克吕格指出,越来越多的欺诈个案涉及东欧和南欧来的申请者,这些人往往被拉入一个涉及虚假房东、雇主、翻译和联系人等角色的整体运作体系中。他表示,这些网络通常运作得非常专业,甚至有法律人士协助,提交给政府的材料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尽管各地就业中心正在加紧排查,但识别幕后主谋仍十分困难。克吕格坦言:“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申请人,往往并非真正的策划者,很多人其实只是被操纵的工具。”欺诈者通过伪造的社保登记、合同和翻译服务,营造出看似真实的身份,以此规避审查。
这一问题在法律执行上也面临挑战。由于欧盟法律的保护,一些涉嫌欺诈的申请人仅凭一份微型工作合同(Minijob),就可以通过紧急司法程序迫使社会法院做出有利裁定,即使就业中心明确反对。这也导致部分案件难以及时阻止补助金发放。
为加强打击效率,政府内部已提出加强数据共享的建议,包括在就业中心、税务局、家庭金库、警方乃至学校之间建立自动化数据比对系统。目前,部分就业中心已与海关和检察机关合作开展调查。克吕格呼吁,除了加大执法力度外,还应推动工资强制电子化发放,以及在公民金申请时自动查询银行账户,以防范剥削行为。
此次关于社会补助欺诈的广泛讨论,源自劳动部长巴斯的表态。这位来自杜伊斯堡的社民党政治家指出,一些城市已经出现“黑手党式结构”的苗头。尽管目前多为线索而非确凿证据,但联邦劳动部确认,在多个城市,特别是鲁尔区,确实出现了移民群体利用虚假就业信息骗取福利的异常情况。
据统计,2024年全国共审查了123,379起涉嫌公民金欺诈的个案,其中超过10万起属实,约有4.4万起被移交司法处理。虽然无法明确判断其中有多少属于有组织的犯罪结构,但这一数字已显示出问题的严重性。
然而,政府部门也强调不能一概而论。数据显示,2025年2月,约有68.5万名来自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公民在德国正常缴纳社保,活跃于护理、建筑、餐饮等关键行业,许多岗位对他们的依赖极高。克吕格也特别指出,来自这些国家的大多数人并未滥用福利,而是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严重人手短缺的护理领域。
目前,联邦政府已将“打击系统性福利欺诈”写入联合执政协议中,计划通过加强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优化移民管理系统,建立更高效的监督机制。但要全面遏制这类现象,仍需时间与持续的政治与执法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