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是全球性少数群体庆祝自我认同与争取平权的“骄傲月”(Pride Month)。过去几年,德国众多大企业也会在这一时期纷纷“换装”,以彩虹标志、社交媒体宣传和活动赞助等形式,表达对LGBTQ+群体的支持。然而,今年这一热情明显降温,尤其在社交平台上的公开姿态显著减少。
以往,不少企业会在领英(LinkedIn)等平台将公司标志改为彩虹色,象征对多元、包容与平等的认同。但据网络档案工具“Wayback Machine”的比对发现,今年包括汉莎航空、SAP、宝马、巴斯夫和西门子等知名企业,均未更换彩虹版标志。
对此,汉莎航空没有明确解释原因,只表示公司依旧“如计划”参加了多个国家的骄傲月活动,并在办公楼前悬挂彩虹旗,以此作为“可见的信号”。尽管如此,公司标志今年维持原始颜色,不再与彩虹旗同步变更。
SAP也未说明为何不再更换标志。该公司仅表示,仍致力于包容、平等与安全的工作环境,并在骄傲月及其他时间举办了超过60场相关活动。SAP强调:“真正的支持不止是换个Logo,而是体现在日常行动中。”
宝马方面则指出,更换标志只是表象,真正的承诺在于“让员工全年都能被尊重,并因他们的多样性与才华被看见。”同样,巴斯夫则表示,今年放弃更换标志,是希望为社群提供更多互动的空间,例如让用户能在社交媒体上评论和参与讨论,而不仅是被动接收图像符号。
事实上,企业使用彩虹标志本身早已饱受争议。外界质疑这种行为到底是真诚的社会承诺,还是“粉饰形象”的营销手段。早在2021年,就有网友批评一些跨国公司只在西方国家更换Logo,在其他地区维持原状,显示出“双标”态度。企业今年的策略调整,或许正是对此类批评的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在社交媒体层面,企业在财政层面对LGBTQ+活动的支持也在下降。来自柏林、科隆和慕尼黑的多家组织表示,今年他们获得的赞助大幅减少,尤其是来自美国企业的资金几乎全面撤退。
以柏林同志骄傲大游行(CSD)为例,今年首次没有一家美国企业出现在赞助商名单中。在科隆和慕尼黑,也有多家原本多年持续参与的企业选择退出。有组织直言:“我们的赞助也在减少,这与美国方面的影响密切相关。”
这一趋势背后,或与特朗普政府政策走向有关。前总统特朗普今年年初签署行政命令,禁止联邦机构推行多元、公平与包容(DEI)政策,间接对私营企业形成压力。更有消息称,美国驻欧外交人员曾直接向欧洲企业发函,要求其收紧与相关倡议的联系。出于对美国市场的担忧,一些德国公司可能因此选择在骄傲月“低调行事”。
骄傲月历来被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展示窗口。今年德国企业的“降温”,不仅反映出全球政治气候的变化,也暴露出企业在面对价值观表态与市场利益之间的权衡与掣肘。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持久而有力的LGBTQ+支持,或许将更依赖于实质行动而非表面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