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文网 2024-08-28 0"
在中国的大城市中,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身影越来越多。尽管乘坐这种出租车还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但其低廉的价格已经吸引了不少用户的关注。
在北京亦庄区,这里高楼林立,工厂密布,乘客可以通过手机叫到一辆无人驾驶的出租车。这些车由电动系统驱动,价格非常实惠——大约8.4公里的行程只需11元人民币(约合1.40欧元)。相比传统的打车服务,这些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价格更具竞争力。
虽然无人驾驶车的方向盘像是被“幽灵之手”操控,但车辆严格遵守每小时50公里的限速,并在遇到危险时快速刹车。这种快速反应有时让乘客感到突兀。尽管如此,机器人出租车在北京的运营仍然受到严格限制,只能在远离市中心的特定区域行驶。在一些地方,如武汉,已经有100多辆Apollo Go无人驾驶出租车完全实现了无人驾驶。这些车由中国科技巨头百度公司运营,乘客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叫车,并通过扫码和输入密码来启动行程。
尽管无人驾驶出租车为未来出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在北京的实际运营中仍面临挑战。一些出租车司机抱怨称,当电动车道被外卖骑手占用时,无人驾驶出租车往往无法有效应对,导致频繁减速或刹车。传统出租车司机认为,无人驾驶车不够灵活,难以满足那些急需赶往火车站或上班的乘客需求。然而,一些司机表示,如果未来无人驾驶车占据市场,他们也能转行寻找其他工作。
与中国相比,德国在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德国严格的法律框架要求高度的系统安全和责任性,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技术也持保守态度。目前,德国的无人驾驶技术多处于测试阶段,如大众汽车与Mobileye软件公司合作,在慕尼黑和汉堡等城市进行测试运营。
尽管德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参与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开发,但发展路径与中美有所不同。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倾向于通过逐步改进现有的驾驶辅助系统来实现自动驾驶。这种“渐进式”发展战略不同于中美直接追求全自动驾驶的目标。
未来,德国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有望逐步引入并扩展应用范围,但仍需人类或远程控制的辅助。目前,技术距离完全实现Level 5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德国的立法已经为自动驾驶制定了法律基础,未来的技术发展将取决于系统成熟度和消费者接受度。尽管如此,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大规模试验车队已经为其在无人驾驶竞争中赢得了显著的优势。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德国中文网 www.de-guo.com
推荐浏览
推荐浏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