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严峻的全球网络安全形势下,德国正加紧构建自身的数字防御体系,以应对针对关键基础设施日趋频繁的网络攻击。从电力中断到网络瘫痪,黑客攻击正在从技术威胁转变为国家安全和社会运行的现实挑战。
日前,德国北部的不来梅市发生一起分布式阻断服务攻击(DDoS),导致警方紧急热线系统短时间内瘫痪,居民在将近两个小时内无法拨打报警电话。据官方披露,黑客每分钟发起多达1.8万次请求,致使服务器不堪重负。此次事件背后疑似为俄罗斯黑客组织主导,意在制造社会不安。
不来梅州IT安全负责人卡罗拉·海勒曼-耶施克在一档播客中指出,此类攻击已成为“新现实”,德国必须适应每天可能遭遇网络攻击的局面。
在今年于波茨坦举行的国家网络安全大会上,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德国在网络防护领域的短板,尤其是中小企业与地方政府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滞后。大会主办方哈索·普拉特纳研究所负责人克里斯蒂安·德尔表示,一旦发生严重攻击,“一整个城市的行政系统可能数月无法运转,市民将直接受害”。
德国近年来已数次遭遇网络重创。2021年,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安哈尔特-比特费尔德县即因黑客入侵而陷入为期半年的“数字停摆”。而这类攻击的目标正从政府部门扩展至医院、电力、铁路等关键民生设施。德尔强调:“外科医生无法在断电状态下进行手术,列车也无法运行。”
联邦刑事警察局(BKA)2024年数据显示,德国本土及境外网络犯罪案件超过33万起,而未被报告的可能远超90%。局长霍尔格·明希在会上表示,网络犯罪已呈现出“高度职业化”趋势,攻击者日益频繁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而BKA本身也在运用AI技术追踪与打击犯罪。
在此次大会上,来自能源、交通和通信领域的技术企业也展示了多项前沿防护方案。例如,通过为海底光纤电缆安装声波传感器,可实现对潜在破坏行为的远程监控。AP Sensing公司介绍,该系统能识别不同船只的声波特征,甚至可探测到拖锚、潜水员靠近等异常动作。
然而,与高科技防护系统的进展形成对比的,是德国大量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仍在使用过时的IT系统,严重低估了网络风险。这些薄弱环节正在成为国家整体数字防线中的“软肋”。
为此,德尔呼吁,必须在公私部门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协作机制,推动统一的安全标准与应急响应机制:“只有构建起更加稳健的系统架构,我们的社会才能在数字时代中安全有序地运转。”
在网络成为新的战场、AI演变为新的武器的当下,德国正处于关键节点:是继续被动应对,还是迎头赶上,构建起足以抵御21世纪网络威胁的数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