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BfV)将极右翼政党德国
选择党(AfD)正式定性为“确认为极右翼极端主义组织”后,是否应依法取缔该党的讨论迅速升温。这一话题不仅在德国国内引发政治震荡,也引起国际关注。美国科技巨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
马斯克也罕见介入,他在社交平台X上公开表示:“禁止德国最受欢迎的政党AfD,这一持中间立场的政党,将是对
民主制度的极端攻击。”
马斯克的表态无疑为本已高度紧张的争论增添了火药味。德国国内围绕AfD的合法性问题分歧愈发明显。社民党(SPD)柏林议会党团主席拉埃德·萨利赫直言,一个政党是否在民调中受欢迎不应成为回避责任的借口,启动取缔程序是“不可避免的正义之举”。柏林市长、基民盟(CDU)成员凯·韦格纳也认为,AfD对民主秩序和社会凝聚力构成了严重威胁。
不仅社民党内部,保守阵营也出现动向。SPD政治人物卡门·韦格格表示,宪法保卫局的定性为党禁提供了关键依据,这一认定将明显增强政界对启动程序的支持力度。她指出,过去质疑证据是否充分的声音如今已被压倒性材料所取代。
联邦移民事务国务部长雷姆·阿拉巴利-拉多万表示,宪保局的结论为取缔AfD铺平了道路,“我们现在必须严肃且有条理地开始推进这一程序”。柏林社会事务参议员卡泽尔·基齐尔泰佩也强调,早就不是什么秘密,AfD鼓吹种族主义、反民主思想,构成对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
尽管如此,也有政治人物对过快推进党禁程序表示担忧。柏林司法参议员费洛尔·巴登贝格明确指出,宪法保卫局的定性并不等同于自动启动党禁程序,这仍是一项“政治决定”,需要联邦议会、联邦参议院或联邦政府提出申请,并最终由联邦宪法法院裁定。她承认,宪保局的认定将在决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保守派内部也有声音呼吁谨慎。基民盟法律事务发言人京特·克林斯警告称,若程序仓促、不成熟,可能反而会让AfD借“受害者”形象获得更多同情和选票。德国警察工会主席赖纳·文特更直言:“一次失败的党禁程序,可能成为德国民主制度最沉重的打击。”
AfD方面对宪法保卫局的定性表示强烈不满,称之为“国家权力的史无前例滥用”。与此同时,该党在民调中的支持率依然居高不下,目前稳定在26%左右,领先于执政党联盟。这一现实使得党禁程序变得异常敏感和复杂。
根据德国《基本法》第21条,政党只有在“以积极战斗性姿态试图破坏自由民主基本秩序”,且其目标具有一定实现可能性时,才可被依法取缔。历史上,德国仅成功禁止过两个政党——1952年的社会主义帝国党(SRP)与1956年的德国共产党(KPD),前者是纳粹遗留组织,后者为苏联模式的共产党。
德国是否将再次动用宪法赋予的最强手段来对付一个在民调中领先的反对党,目前仍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党禁程序一旦启动,将不仅是法律程序,更是对德国社会稳定、政治信任和民主机制的一次重大考验。马斯克的公开支持,使这一国内议题进一步升温,成为全球政治舆论关注的焦点。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德国中文网 www.de-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