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德国
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涨幅之高创下自两德统一以来的新纪录,令不少家庭在超市收银台前感到压力山大。然而,默茨-金拜尔领导的新政府却似乎将重点放在军事采购和基础设施更新上,对于普通民众最关心的“吃饭问题”,迟迟未见有效举措。
据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德国食品平均价格上涨了约30%,部分食品甚至涨幅高达70%。橄榄油价格几乎翻倍,糖上涨逾七成,饼干、奶制品、肉类、意大利面、果汁等日常食品也纷纷涨价超过40%。水果和蔬菜的涨幅在15%至30%之间。而在所有统计商品中,没有一项出现价格下降。
柏林消费者中心食品与营养项目负责人布丽塔·绍茨指出,食品价格上涨趋势不仅没有放缓,未来还有继续上涨的可能。她表示,近几年多次遭遇极端天气,导致橄榄、可可、橙子等农产品产量锐减,成为价格飙升的直接诱因。4月,德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8%,如果趋势延续,全年涨幅可能再达30%。
在柏林,民众感受到的生活压力尤为明显。除食品外,航班价格自疫情前翻了一番,黄油价格五年间上涨了66%。而根据德国统计局数据,全国已有超过20%的人口面临贫困风险,食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了所谓“营养贫困”现象。尤其是退休人员、学生、单亲家庭和失业者等低收入群体,正越来越难以负担一日三餐。
消费者还面临另一种更隐蔽的负担:产品“缩水”。不少商家在维持价格不变的同时悄然减少包装内容量,例如乳制品从原来的200克减少到170克。这类“隐性涨价”令消费者防不胜防。绍茨呼吁政府立法,要求商家明确标示容量减少的警告,就像巴西已经实行的那样。
与此同时,公众对食品涨价背后的真正成因却缺乏了解。绍茨建议设立独立的价格观察机构,借鉴法国的经验,将生产端和销售端的价格进行比对,以评估价格是否合理,并为政府调控提供依据。
尽管相关建议具有可行性,但眼下的难题是:透明机制的建立短期内难以缓解日益扩大的生活成本压力。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5年,德国食品价格上涨了35.1%,而同期中位工资仅增长11%。Stepstone的分析认为,收入与支出的差距正不断拉大。
此外,住房和能源成本也对家庭预算构成沉重负担。五年来,德国天然气价格上涨近90%,电价上涨近25%,净冷租金上涨了25%。即使拥有固定收入的中产阶层,也开始感受到“吃不起饭”的危机。
尽管联邦政府曾承诺将对食品价格采取干预措施,但截至目前,德国消费者协会认为官方出台的方案“模糊且缺乏实际操作性”。在食品正逐步由生活必需品转变为“奢侈品”的趋势下,越来越多德国人发出疑问:政府何时才能真正将民生放在首位?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德国中文网 www.de-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