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内部极端主义问题再度引发舆论关注。尽管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军队中并未出现“系统性”极端主义倾向,但学界和专家依然对相关防范机制是否充分表示担忧。
这项由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历史与社会科学中心(ZMSBw)主导的研究发现,仅有0.4%的现役军人存在明显的极右翼极端主义思想,文职人员中该比例为0.8%,远低于德国社会整体的5.4%。不过,报告也指出,军中有6.4%的人员表现出根深蒂固的沙文主义态度,3.5%则持有持续性的排外观点。
过去几年,德国军队频频因涉及极右势力的丑闻而处于舆论风口浪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包括:一名军官在冒充叙利亚难民期间策划袭击国家安全事件被判刑,以及揭露出一个由现役和退役军人组成的、计划政变的“武装预备人员”网络。此外,部分媒体甚至曾披露军队中潜藏“影子部队”,而军方情报机构MAD却未能有效识别。
此次调查基于2022年底开展的4300余名军人访谈及18场在全国军营举行的小组讨论。然而,由于这项研究主要基于自愿参与,一些研究人员质疑其结果的代表性。研究作者马库斯·施泰因布雷歇指出,即便极端分子比例仅为0.4%,按照总人数推算,军中仍可能存在数百名信仰极端主义的军人。
根据德国国防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军方情报部门共调查了1049起涉嫌极端主义案件,其中776起涉及极右翼思想。联邦国防军目前拥有约26万名人员,包括18万现役军人与8万名文职人员。
不过,也有声音对该研究的独立性提出质疑。杜塞尔多夫应用科技大学极右翼研究学者安克·霍夫施塔特指出,尽管ZMSBw作为研究机构具备学术独立性,但其毕竟是军队体系内的一部分,可能存在结构性偏差。她还表示,2022年调查时正值国防军及警方因极右问题受到高度政治关注,受访者或许因此更谨慎地表达观点,影响数据准确性。
霍夫施塔特特别提及2020年解散特种部队KSK一个连队的决定。当年,一场被曝光的“猪头派对”中,多名士兵被指行纳粹礼、听极右翼音乐,并雇佣性服务,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同年,军方还承认约6万发子弹失踪,使外界对军中秩序及透明度更感担忧。
研究作者也承认,极右分子对军队存在较高兴趣,但强调这一倾向并不意味着他们都能成功入伍。德国军方对新兵设有安全审查制度,军医可在必要时报告具有极端倾向的纹身或标识。根据德国宪法,军人不仅需履行国家安全职责,还承担起维护民主权利的法律义务——包括在遇到极端言论时挺身而出。因此,德国军人也被称为“穿军装的公民”。
尽管机制完备,霍夫施塔特仍对其实际效果表示担忧。她认为,社会整体右倾的氛围已对军队产生渗透,而现有的教育和防范措施仍难以全面应对极右翼思想的多样化和隐蔽性。
施泰因布雷歇则相对乐观。他指出,德国在防范军队极端主义方面已走在北约国家前列,相关政策逐渐成为国防优先事务。不过,他也警告称,随着德国政府计划扩充军力、甚至可能恢复某种形式的义务兵役制度,未来要保持同等程度的审查严格性将面临更大挑战。
霍夫施塔特最后表示,不能因比例低就掉以轻心,“0.4%听起来不多,但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必须继续关注整座冰山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