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梅尔茨近日宣布,将把联邦国防军建设成“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与此同时,其他欧盟成员国也正推进各自雄心勃勃的军力扩张计划。
德国新任外长约翰·瓦德富尔本周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的北约外长会议上表示,德国政府已接受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要求,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他还透露,德国支持北约关于将3.5%的支出用于传统军事用途、另1.5%用于国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议。
具体支出细节预计将在6月底于荷兰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上正式公布。
就在外长发言前一天,德国总理梅尔茨也宣称,德国将实现国防政策的历史性转变,把联邦国防军打造成“欧洲最强的常规武装力量”。
自冷战结束以来,德国长期依赖国际合作、外交途径以及军事克制文化。直到2022年2月27日,时任总理朔尔茨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三天后发表“时代转折”演讲,标志着德国安全政策的重大转向。
随后,德国政府设立了1000亿欧元特别军费基金。2024年,德国常规国防预算为约900亿欧元,占GDP的2.1%。若要实现5%的目标,未来每年军费将需超过1600亿欧元。这将带来深远影响,且相关资金尚未完全到位。
目前,联邦国防军约有18.2万现役军人。国防部计划到2031年将兵力增至至少20.3万人,部分专家甚至建议提升至24万人。军队现代化将涵盖所有军种,包括更新老旧的坦克、战机和舰艇,推进数字化建设并强化指挥与控制能力。
德国军工龙头企业如莱茵金属、空中客车防务航天公司和迪尔集团正逐步扩大出口,与外国合作伙伴关系日益密切。
在欧盟中,法国是唯一拥有核威慑力量的国家,其军事战略强调全球存在和自主能力。法国现役军人约20.3万人,宪兵和其他准军事部队有17.5万人,另有至少2.6万名后备役人员。
法国拥有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和战略核潜艇,其海军在国家核威慑战略中扮演关键角色。部分“阵风”战机具备携带核武器的能力,确保法国在空中具有优势。
自2017年马克龙上台以来,法国国防预算大幅提升。2024年初,马克龙在一场全国电视讲话中提到“俄罗斯威胁波及整个欧洲”,并呼吁几乎将法国国防开支翻倍。
法国的军事投入曾与德国相当,但由于国家深度参与军工产业并长期支持,其军队战斗力明显更强。
在北约东翼,波兰被视为抵御俄罗斯的前线堡垒。近年来,波兰持续大幅增加军费开支。2024年,其国防预算已占GDP的4.12%,目标是打造欧洲最强陆军。
目前,波兰陆军与领土防卫军共约15万人。总理图斯克表示,政府计划将总兵力(包括预备役)扩充至50万人。同时,波兰还从韩国、美国等国订购600多辆主战坦克、远程火箭炮系统、无人机及F-35战机。相比之下,波兰海军仍较为薄弱。
英国也计划将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2.4%左右,重点发展高科技领域,包括无人机、人工智能和激光武器。皇家海军拥有两艘现役航母,皇家空军也被视为现代化程度极高。英政府已计划向美方追加订购数十架F-35战机。
英军现役人数约14万人,在欧盟国家中属较小规模,短期内无显著扩军计划。首相斯塔默曾强调英国对北约的忠诚,承诺将“全面参与”联盟事务。
但英国在军事装备方面,特别是部署于潜艇上的核武器,较多依赖美方技术。
意大利方面,2024年国防预算为GDP的1.49%,未达北约2%的目标。但意大利在欧洲军力版图中仍具重要地位,拥有16.5万现役军人、两艘航母和一支强大的空军力量。
不过,意大利陆军则被认为陈旧且亟需改革。为此,意大利已向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订购逾1000辆主战及多用途坦克,目标是打造欧洲最强装甲部队。战略上,意大利以地中海地区与全球贸易通道安全为重点。
尽管欧洲多国启动了数十亿欧元的扩军计划,但从全球范围看,军事力量排名在中期内或难出现重大变化。
根据2025年“全球军力指数”(Global Firepower)的评估,美国仍稳居第一,其后依次为俄罗斯、中国、印度和韩国。英国排第六,法国第九,德国位列第十一。
该排名基于60多项因素综合评估,包括坦克数量、海军战力、兵员规模等,用以衡量各国军事实力。